支部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员之家 > 支部风采

【北大研学畅谈之十九】申淼:春风化雨 沁润心田

发布日期:2023-08-15 作者: 来源: 点击:

作者:申淼 审核:李义丰 编辑:何莎莎

编者按:为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学校党委部署,于暑期赴北京大学开展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研修,旨在推动思政课在改革创新中提质增效,更好赋能人才培养,为奋进新征程、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开放大学和高水平高职院校凝心聚力,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72日至78日,我有幸参加北京大学——广东开放大学体系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研修班跟班学习。走进北大,感受北大,走进学界大咖,感受名家风采。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聆听宇文利、孙蚌珠、陈培永、孙熙国、孙来斌5位教授的精彩讲座,教授们的见解和广博的知识储备让人热血沸腾,思维跃然纸上,堪比一场知识的盛宴。为期5天的培训对于我来说每一分钟都是收获,春风化雨,沁润心田。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诞生地。

在北京大学的教室里聆听陈培永教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课程,陈老师风趣幽默的话语回应了现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依然葆有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其根源在于它总是能基于具体的实践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哲学功底薄弱的我来说,陈老师深入浅出讲述道理,可谓是一堂从哲学角度剖析人生的智慧课堂。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诠释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一百年后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诠释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将自己视为党的基本理论和信仰的传授者,将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职业使命,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在行动上理直气壮地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工作,加强理论功底,切实将理论的成果转化为行动的自觉,带着老师们的殷殷嘱托将钻研业务与服务国家紧密结合。

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提升工作能力

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在讲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课程中,强调要明确课程的定位、以教材为依据,运用专题教学,增强问题意识。20224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思想政治教育课绝不是单纯一条线的课程,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的,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以嵌入式、融入式的教学方法聚焦目标、效果、问题导向理应以更高要求提升修养境界,提升解疑释惑的本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数字赋能,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在参观国家开放大学时,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开展学生学情全过程的评价,促进人的自由、全面、个性化发展。思政课教师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转换角色,从“教书匠”转化为教育的研究者,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化为课程的开发者,从知识占有者转化为学习活动组织者。学习模式的转换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思政课教师应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在学科、教材、课堂数字化转型中提升工作能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教师要把情感和温暖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教师做好学生的表率,育人先育师。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胸怀大爱。运用孙来斌教授课堂上的一句话“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切入点,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用民主的办法引导学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学生的时代需求感增强。我理解思政课跟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随着学生的成长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学生的思考不会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结束,我们应当让学生带着思考离开,带着感悟再回来。春风化雨,沁润心田,让学生们真正的体会到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这是党的理论武装的优良传统,对于今天年轻的思政课教师同样适用,这也是本次研学孙蚌珠教授在课堂上讲授北大博士生中期考核的学习案例,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