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志安 审核:李义丰 编辑:何莎莎
编者按:为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学校党委部署,于暑期赴北京大学开展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研修,旨在推动思政课在改革创新中提质增效,更好赋能人才培养,为奋进新征程、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开放大学和高水平高职院校凝心聚力,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增强教学能力,我院教师利用暑期赴北京大学进行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研修,体验北大高水平思政课,为教学科研点拨提议。
参加研修班期间,除了能够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孙蚌珠,副院长、教授宇文利,副院长、教授陈培永,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孙熙国,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大研究基地副主任、教授孙来斌等专家进行学习、交流,还去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北大红楼,进行参观学习,回到历史的长河中去找寻现代思政课程所需的精神滋养。
革命星火燎原中华,北大红楼是燃火之地,诞生和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诸多第一次:中国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作比较系统、完整的介绍,中国大学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学说正式列入大学课程,李大钊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新文化运动在此掀起高潮,五四运动从这里出发,马克思主义在此最早传播,中国共产党在此孕育,北京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党组织——共产党北京支部诞生在这里……在北大红楼,能够找到诸多历史阶段的光辉印记,众多展品也成为了课堂上的生动教具。
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以时代青年为主体和先导,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青年的力量。作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大红楼见证了新思想的发展壮大,也见证了一代代“新青年”为民族未来鞠躬尽瘁的历史。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海图北馆邀请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勾超老师为我们讲述北大红楼的红色记忆,共同见证中华民族的“觉醒时代”!
“星火燎大原,滥觞成瀛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大红楼同建党紧密相关,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我们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百余年前,红色序章在这里揭开;百余年后,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北大红楼历经风雨沧桑,其所见证的革命历史,其所积淀的深刻思想,其所孕育的伟大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堂,其目标在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红色文化题材有着丰富的精神积淀和独特的时代价值,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当中来,切实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发展好,是新时代中国大学的重大使命。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核心教材体系、课程思政体系和教学体系,从而推动思政课从“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目标体系”的根本转化。北大红楼作为全国重点思政课程教学基地,其本身的文化历史底蕴、人文精神对于思政课课堂而言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如何将研学所见所知融入进课堂教学当中,推进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拓展社会实践课堂是提升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在具体教学工作中,紧扣教学实践、文化体验和现场考察等重点环节,不断深化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推动思政课理论课堂既“接地气”,更“聚人气”,真正做到入脑、入心,才是每一位参加本次研修班的学员教师所需要思考与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