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下属的一个教研室, 主要承担全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教学队伍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学校学院党政领导、学工队伍部分教师等成员组成。
二、课程性质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教育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1学分,每个学期8个学时,分五个学期开设。
“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
三、课程任务
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定“四个自信”贯穿教学全过程,重点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重点讲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重点开设好以下专题:
1、开设好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与政策的专题,重点讲授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贯穿其中的制度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效;
2、开设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政策的专题,重点讲授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决策新部署;
3、开设好港澳台工作形势与政策的专题,重点讲授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新进展新局面;
4、开设好国际形势与政策专题,重点讲授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新贡献。
四、教学资源
1、教育部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
2、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形势与政策”课程资源;
3、广东省教育厅每学期组织的“形势与政策”课备课会内容;
五、教学组织
1、“形势与政策”课采用专题讲座的教学方式,可在线下或线上组织教学。
2、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开课不断线”要求,从新生入学开始,连续开设五个学期,每学期开设2~4个专题,不低于8学时。
3、教学环节设计
序号 |
教学环节 |
学时 |
1 |
课堂专题教学 |
4 |
2 |
形势报告会 |
2 |
3 |
时事点评 |
穿插于课堂中 |
4 |
主题教育视频观看活动 |
2 |
5 |
实践教学活动(不在8课时内) |
与其它思政课实践活动融合 |
4、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省教育厅的“开学第一课”、“思政第一课”,可计入“形势与政策”课学时。
六、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采取客观题考试和主观题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学年考核一次,其中客观题考试通过考试系统在网上完成,主观题考试可从以下方式任选一种:国内、国际重大事件述评;结合专题讲座撰写课程小论文;班级或者小组讨论记录与评论等。
七、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作为纸质教材;中宣部宣传教育局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时事》DVD作为音像教材。
教学大纲:中宣部、教育部每年春、秋两季颁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教学辅导资料:《瞭望》、《中国新闻周刊》、《国际资料信息》、《环球时报》等时事报刊;教育部等有关部门不定期下发的形势教育图文、音像资料;中共中央重要会议领导人讲话、文件;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编写出版的《形势与政策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