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研动态

【北大研学畅谈之九】杜晓:真理的味道真甜

发布日期:2023-08-11 作者: 来源: 点击:

作者:杜晓 审核:李义丰 编辑:何莎莎

编者按:为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学校党委部署,于暑期赴北京大学开展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研修,旨在推动思政课在改革创新中提质增效,更好赋能人才培养,为奋进新征程、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开放大学和高水平高职院校凝心聚力,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走进北大,开始为期一周的思政研学之旅,我的青春,回来了。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代德性人格培育”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再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再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到最后的“当前我国面临的境外意识形态挑战及应对”,在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室里聆听每一位专家大师的讲解,我的心在那一刻正和很多颗心同步跳动,一步步向前,接近真理。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并要求思政课老师“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一论断包含着对思政课老师的信任和期望。对于我们年轻思政课教师来说也是倍感压力,我们在摸索,该通过怎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来讲好思政课,我们要怎样创新改革,孙蚌珠教授讲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很好的为我们答疑解惑。孙教授说,年轻老师不要急于创新,要明确课程的定位,把握总体框架,要注重理论逻辑,强化学理支撑。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全面吃透教材,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这样才能做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陈培永教授在讲“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时就这么说过,无论对马克思主义持何种态度,我们都没办法否定这一套学说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进程,尤其是中国社会的进程。我们要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其次我们要联系实际 ,用好社会实践的大课堂,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也需要我们主动上好社会实践的“必修课”,以鲜活实践为素材打开课堂视野,将理论知识与身边实际联系起来,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者要先明道、信道、而后传道。在听孙来斌教授讲“当前我国面临的境外意识形态挑战及应对”时,我接收到各种不同的“信息点”,一张张图片所呈现出来的信息点,它是用来阅读的,但是这些所谓的“信息点”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而思政课老师作为一名传道者,要怎么授业解惑,孙熙国教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讲解中就很好地为我们做了诠释,我们不仅要坚信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还要善于把科学的道理传授给学生,教学生明辨是非,而不会被表面的信息所迷惑。

在听宇文利教授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代德性人格培育”时,我总能被他的幽默风趣的语言逗乐,但在某一时刻,他所讲解的内容又总带有某种刺痛神经、打动心扉的张力。它能引发我们的自主思考,能将我们带入画面之外的精神境界,这就要求讲授者本身具有极强的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历史厚度、视野广度、敏锐度。我们年轻的思政课教师,还需要不断成长,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拥有这样的教学能力,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来到这里,便不想离开,想永远做北大人,北大的魅力就在于此——即使身已离开也无妨,精神和灵魂永远于此栖居。”一周的北大研习结束,临行时便不由得想起了谢冕先生说过的话。在北大我已获得更多的思想的能力,我的内心变得坚韧,情绪不受干扰,不被外界影响,只与真理为伍,真理的味道真甜啊!